存档

‘兴趣’ 分类的存档

Gaël Monfils,我记住了

2008年6月7日 1 条评论

今天看法网,记住了一个人,Gaël Monfils。
1986年的年轻人,身体素质及其出众,技术特点也很有趣,且颇有表演天赋。
我喜欢这小伙儿,呵呵。

标签: , ,

几款专用电子书籍阅读器的比较

2008年4月4日 4 条评论

最近在评估几款电子书籍阅读器,考虑为自己添置一个,但是目前还处在观望状态,毕竟价钱不菲。

之所以开始对电子书籍阅读器感兴趣是发现自己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坐在计算机前面看书总会被各种各上的事情打断,例如不期而至的邮件和即时消息,而脱离计算机的时候能看的书太少。所以考虑一个设备,可以专门用来读书,而且真的像一本纸质的书一样便于携带,而且随时随地可以阅读。另一方面这个东西功能不能太强大——内置WIFI,浏览器或者内置电子邮件处理的话,很可能会演变成另一台笔记本电脑;而如果直接用PDA或者智能手机或者PSP之类的非专用设备的话,一方面那种屏幕读书很累,另一方面设备上面另外的功能可能会成为看书的影响。添置这个设备的目的本身就在于能够获得像普通书籍一样的使用方式,所以专用的书籍阅读器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这次评估的基本需求是:
1. 便携性:设备至少不能比一本书大,否则太难携带。电池必须足够强劲。
2. 屏幕阅读感觉:不能太伤眼睛(基本上就是E-Ink了,背光的LCD就是太伤眼睛)。
3. 文档格式支持:至少应该可以支持PDF,CHM,DOC。如果能够支持CBZ/CBR格式就更好了。
4. 二次开发的可能性:这样至少可以给我一个对它进行自定义的可能。
5. 售后服务:这种专用设备最怕的就是硬件损坏,因此有一个好的售后服务还是非常重要的。
6. 价格:如果买设备的钱超过了可能的潜在的买书的钱,那么就算了。

在网上搜索了很多的资料加以评估之后,目标基本上锁定在下面的三款:
1. Sony PRS-505
2. 津科翰林V3
3. iRex iLiad

现在非常火爆的Amazon Kindle不在考虑之列,原因有三:通用格式支持不好(主要是PDF);不方便购买和售后服务(在中国大陆没有销售);无线功能在中国不可用(这个是最大的问题,看看Kindle的介绍,只能用美国的3G网络,中国的3G标准不一样啊……没有了无线网络,这个阅读器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下面分别比较一下锁定的三款阅读器的优势和劣势。

Sony PRS-505:
6寸e-ink屏,显示效果不错,便携性也毋庸置疑。7500页翻页的电池能力(e-ink屏只有翻页的时候才耗电,而且没有背光,因此这种设备的电池续航能力都不是用时间,而是用翻页次数衡量的)。
$299,据说一般会有折扣,让美国的朋友帮我买或者从淘宝上面买,大概2000块左右。
专有数据格式(LRF格式),原生支持TXT和图片,有PDF支持,但是几乎不可用。
没有找到SDK,但是网上有围绕开源的反向工程库libprs500的健康发展的社区,转换工具和库也很多,可以将各种书籍格式转成LRF格式,而且有模拟器可以预览转换后的效果。下过来用了一下,CBZ/CBR、DOC转换效果不错,PDF尚可接受。唯独比较不爽的是处理效率,当PDF文件过大的时候,这些工具都是内存杀手(400页大概消耗400M内存的样子),而且运行速度很慢(大概2秒钟一页纸的转换速度)。
主要问题是需要刷机才可以支持中文,且在国内没有正式销售,因此没有国内售后。

津科翰林V3(评测):
国产产品,因此中文支持、国际化和售后服务都没得说。
6寸e-ink屏,7500页+翻页,电池为诺基亚薄电池,可自行更换(包装盒里面还有赠送螺丝刀一个,用于开启电池盒Orz)。
淘宝上面报价2600左右,比Sony的稍贵。
文件支持格式很全,除了CBR/CBZ不支持其他都支持,而且PDF可三级缩放。虽然不支持CBR/CBZ但是支持统一目录下的一坨图片的格式,因此可以把CBR解开看。原生支持WOLF格式,是一种基于图像的格式,有一些第三方工具,但是不太好用。
看起来似乎有SDK,但是需要注册才可下载,因此还没有看。
颜色看到的都是黑色的,不知道有没有银色的。

iRex iLiad(评测)
这个本来不在我的评估之列的,但是看过之后觉得这个东西真tm酷。
不过价钱也是真tm酷,¥5600,基本打消了我买的念头。但是既然评估过了,还是拿出来谈谈。
8寸e-ink屏,大啊,大就表明字大啊,字大自然看着爽。
支持手写。
支持802.11b/g,以太网和CDMA
原生中文界面支持(但是据说中文文件名和文件内容支持不好)。
有SDK(需要在Linux上面运行),而且看了一下,SDK有不错的架构。
大陆有售后服务中心。
最大的缺点是电池续航能力差,大约只能支持5小时(不开启无线)。
另一个缺点是文件类型支持少(但是有SDK了,而且有个不错的架构,估计会多起来的)。

最后考虑一下,暂时还是不要买了——价钱太贵。如果将来要买的话,首选翰林V3(而且这个在淘宝旧货上面淘到的可能性还很大),其次是Sony PRS-505。iLiad的话,虽然我很喜欢这个,但是目前来说,还是算了,如果有人愿意送我一个,我没意见。

最后写一句,关于为什么不考虑EeePC或者其他的设备:因为他们不是e-ink。

标签: , ,

好歹我们也是搞网络的

2008年1月15日 1 条评论

虽然确实比较难,但是周围大部分人都还是搞定了,包括我,虽然耗时近3个小时,而且在amen指导之下。
不管怎么说,好歹我们也是搞网络的。

来挑战一下吧:尝试使所有的线都不交叉:
http://www.nonoba.com/chris/untangle

Show最后一关:

结果:

标签: ,

超级玛丽踩墙跳的技巧

2007年6月7日 5 条评论

自从看过了超级玛丽兄弟(最老的那个NES的版本)的变态过关录像之后,长期以来都想自己实现一次踩墙跳,今天无聊当中竟然真的跳出来一个,随即信心大增,试图再跳出来一起,在第一关的第二根管子前面Save了一下,随后就开始不停的Load,跳,Load,跳,却苦于无法重现,于是去网上找密技指南之类的东西,关键字从“超级玛丽兄弟 密技”开始,慢慢找,最后找到了Super Mario Bros Tricks。根据上面的介绍,重新开始,跳了大概100多次,果然跳出来两次。看来这个东西也不是很难,在我的SMYNES模拟器上面大体上就是一个0.1秒左右的时机把握,多练一练准确率应该会提高的。

顺便翻译一下文章当中关于踩墙跳的解释:

Walljump is when you jump towards a wall and somehow Mario’s foot catches the wall and allows to jump again, boosting from the wall. The walljump in the left image is easy to try even on the real console. In the right image (using a custom map), three walljumps are performed.

踩墙跳时当你跳向一堵墙的时候,当Mario的脚触到墙的一瞬间,允许你借助墙的作用再跳一次。左图中的跳法即使在真正的游戏机上面也很容易尝试,而在右图中(用了自定义地图),进行了三次踩墙跳。

Theory: Walljump happens because the game does a floor check (a simple "is position divided by 16 even? Is there a solid block below him?" test) even during a wall-ejection. Wall-ejection is SMB’s mechanism to adjust Mario’s horizontal position properly when his left side and right side have a different inside-wall status. The game ejects Mario towards the opposite of his steering.

理论:踩墙跳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游戏即使在进行碰壁反弹的时候也会执行地板检测(这个检测只是检测”Mario的坐标可以被16整除吗?它下面有东西的支撑么?)。碰壁反弹是超级玛丽当中一种机制,用来在Mario的左侧或右侧具有墙壁的时候能够调整Mario的水平位置,把Mario向它运动的相反方向弹出。

right To perform a walljump, you need two things:
* Some horizontal speed (towards the wall)
* Mario’s feet must hit the wall exactly at a block boundary (every 16 pixels)

要实现踩墙跳,你需要两个条件:
* 水平速度(朝向墙壁)
* Mario的脚必须准确的落在图块边界上(每16个像素处)


It’s possible to perform walljump from any non-lethal solid material (bricks, pipes, etc).


只要这样,理论上可以在任何非致命性的静态物体(例如砖块和水管等)边缘完成踩墙跳。

In SMB3, the trick works exactly the same way as in SMB1, but is harder to perform, because the game is more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inside-wall situations.

在超级玛丽III当中,这个技巧和超级玛丽I机制完全一样,但是更难做出来,因为游戏对于判断墙内情况更加有效。

[翻译完毕,图请到原网站看]

其实可以看出,让Mario在接触墙壁的瞬间脚的位置落在16的整数倍处,并在进行地板检测和碰壁检测之间的瞬间按下跳。这个时机还是很小的,但是经过练习应该可以增加准确度的,至少前面的一个条件比较容易达到。

发现我真的很无聊。

标签:

又一部偷懒的片子~

2007年5月13日 2 条评论

五一回合肥的时候,和某mm聊起动漫,mm强烈推荐我去看《交响情人梦》,称值得一看,回来之后发现有真人版和动画版,鉴于柯南和Death Note真人版对我心灵的损伤,决定还是去看动画版。遂花了几天从骡子上拖下来,观赏一番后,总结一下。

典型的少女漫,美型男加花痴女加一点别的调味品,慢,而且有点拖沓,常规模式,除了背景换成了音乐学院。难怪mm们会喜欢(不过我竟然把已经出的15集看完了,,越来越向无聊男的方向发展了)。其实剧本还不算太坏,故事背景的设定有点意思,对于音乐小白(像我这样的)有一定的普及作用。配乐(其实不能算配乐了,除了剧情当中的音乐之外配乐基本上可以无视)以钢琴和交响乐为主(剧情就是这样的……),可以拿来听一下,虽然大多数都是音乐大师们的经典之作,听烂的旋律,但是用这种方式展现出来还有点意思。只是画面不够敬业,画面除了正常的动漫帧之外,基本上由两种方式构成:半静态的全景和实景拍摄出来的乐器特写,半静态的全景的结果就是画面和音乐脱节严重,画面缺少随着音乐而动的节奏感和交响乐的气势;本来应该出彩的特写镜头用实景描出来的结果就是,要么只能看到人(还是半静态的)但是看不到手,要么只能看到手看不到人,缺少画面的整体感。所以简单的总结就是偷懒。当然了,有人会立即跳出来说我这只是在追求感官刺激,确实,这也是resource有限的结果,毕竟不能期望所有的动画都能像老宫崎那样12秒的小提琴要画半年——半年出一集,会有mm等么?

标签:

莫非我真的有拆东西的嗜好?

2007年5月11日 3 条评论

今天晚上在家里上网,一直有一只苍蝇在旁边转悠,导致我颇为不爽,但是手头没有苍蝇拍,用其他的工具尝试一番但无奈此物异常灵活,搞不定,暂时只能听之任之。不想这老兄似乎突然想不开了,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冲进了笔记本旁边的散热口,随即便是风扇的狂响,想必其后果如丢进榨汁机的桔子(我看谁以后还会吃桔子…)。正在为该老兄默哀,突然感到不妙,因为风扇一直响个不停,看来这个桔子还是有核的(…)。出于对爱机健康的考虑和对于清静世界的追求,立即关机,从抽屉里面摸出一套的螺丝刀,准备清理。

清理风扇很容易,大体上只要拿掉15个螺钉,翻开4个盖子然后撬开后盖,随后手起刀落,这个世界清静了……

完了之后竟然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之前家里的锁坏掉了之后,也是操起螺丝刀就拆,对于软件似乎也有这个嗜好,难道拆东西真的是一种嗜好?

标签: